免疫力,中医叫正气。

在扶助正气方面,古人确实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,而要说群众基础最扎实的无疑是玉屏风,这个方子从元代一路走到今天,经久不衰,相信很多朋友已经早早备上了。

不过今天要介绍的不是玉屏风,要知道在玉屏风之外,还有很多隐藏的高手,有些大家可能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,特殊时期,是时候认识一下它们了。

比如这一位名字叫油松节。我们在早前的文章里曾提到过,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。

油松节有祛风除湿的功效,这在业内是公认的,但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不这么认为,朱老以为这个药至少还能扶助人的正气,诸多案例证明朱老的想法是正确的。

这又从何说起呢?

原来《黄帝内经》早就给出了答案,内经载:“人之所有者,血与气耳。”

补气血也就是在补正气,道理虽然简单,可实施起来却总是有些困难,比如玉屏风,吃完好容易上火。吃药不行,吃点桂圆、红枣总可以吧,结果还是不行。因为现实生活中好多人都是虚不受补的体质。而虚不受补大多是因为“线路”不通。

我们知道气血在体内是循环不息的,有自己的专属路线,如果线路不畅通会怎样?不能周流全身。气血不能周流当然也就没有办法保卫人体,再怎么补也发挥不了作用,只会补出邪火。

那么,又是什么阻碍了气血流通?

是风湿。

风湿进入人体,没有完全清理干净,这就好比一场暴风雨过后,马路上没有来得及清理的残枝败叶随处可见,气血流经此处,发现有残枝横亘在那里,导致气血“大堵车”。

《分类草药性》载:“油松节通气和血。”

油松节祛风除湿,把风湿邪气清理出去,这也是它“通气和血”的道理所在,气血顺畅流动起来,身体状态也会越来越好,所以别看这油松节其貌不扬,它是名副其实的扫地僧。

就在不久前,在辽宁省发布的中医药防治方案里,我们也看到了油松节的身影:松节30克、连翘3克、藿香3克、苍术3克、党参6克、麦冬3克。

这段时间,我把自己能想到的,对大家有帮助的一些经验写下来,无论大家现在处于哪一个阶段,都祝愿你平安顺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