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茱萸-手脚凉、爱上火的人睡前用它敷脚底,把火气变成阳气
今天要讲的这味中药很多人都知道一些,对它的了解主要源自一首古诗: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九月九日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茱萸有两种,有人认为是山茱萸,也有人认为是吴茱萸。
山茱萸是一种红红的小果子,口感酸涩,晒干后有点像枸杞,有滋阴的功效,山茱萸在每年的9-10月成熟,从季节上讲是符合的。
吴茱萸呢味辛,类似于花椒的味道,辛能散,能避退邪气,使人少生病或者不生病,它有这个美好的寓意,从这个角度讲,遍插茱萸少一人,认为是吴茱萸也是有道理的。
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,吴茱萸不是山茱萸,接下来我们要重点讲讲吴茱萸。
吴茱萸可以内服,也常常外用,比如用吴茱萸敷脚底能够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。
经常上火,口舌生疮、牙龈肿痛的人,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老是治不好,那就要换个思路,真正的火势深重,用苦寒的药来清,效果是很快的。所以我们不要把它当成实火来治,而要当成虚火来治,这是虚火上浮啊。
吴茱萸味辛性热,它明明是一味辛热的药,为什么能引火下行?
因为吴茱萸的药性是往下走的,比如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止呕,要知道我们吃下去的食物,之所以能咽下去,靠的是气的下降功能,呕吐是身体里的气不往下走,吴茱萸降逆,能防止胃气往上冲,从而达到止呕的作用。说明它的药性确实是向下的。
这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我们中医有一种说法叫同气相求,性质相近的东西往往能相互吸引,热和热就能相互吸引。
所以综合来讲,吴茱萸虽然是热性的,却能把上面的火引下来,辛热的药有很多,但很少有像吴茱萸这样能引火下行的。这是它的独特之处。
如果我们换个角度,这和艾灸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,艾灸是一种古老的外治法,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在应用,至于疗效是非常靠谱的。艾灸最大的作用是温阳散寒,但是很多人艾灸后有上火的迹象,像这种情况,如果能加灸腿上和脚上的穴位,把火引下来,就不会上火了。这是很好的经验。
方法:吴茱萸10克,打成粉,用醋调成糊状,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敷在脚底,第二天早起揭掉。
吴茱萸敷脚底对虚火是最有效的,如果你经常口腔溃疡、牙龈肿痛、咽喉疼痛、头晕耳鸣,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老是治不好,或者很容易反复,就可以用一用这个方法。
当上面引下来的火被脚底接住,上火的问题就解决了,同时会感觉脚上暖暖的,老话讲,头要凉,脚要暖,这样的身体状态是最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