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市场里,桑叶、荷叶、薄荷叶这些看似普通的叶子,其实是中医里的“宝藏”。桑叶能治感冒咳嗽,荷叶能解暑热,薄荷能提神醒脑——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,不用花钱买药,厨房里就能找到。这些叶子就像天然的“小药箱”,关键时刻比吃药还管用。

以下是常见叶类中药的性味归经、功效主治及养生主方整理:

  1. 桑叶

性味归经:性寒,味甘、苦;归肺、肝经。

功效主治:疏散风热(治风热感冒)、清肺润燥(燥咳)、平肝明目(高血压、目赤)

养生方:

桑叶菊花茶:桑叶10g、菊花5g,沸水冲泡,清热平肝。

桑叶炖猪肝:桑叶15g、猪肝100g,清肝补肝明目。

注意: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
  1. 竹叶

性味归经:性寒,味甘、淡;归心、胃、小肠经。

功效主治:清热除烦(心火亢盛)、利尿通淋(小便短赤)。

养生方:

竹叶茶:竹叶5g、冰糖适量,清热解暑,清心除烦。

注意:体虚多汗者慎用。

  1. 荷叶

性味归经:性平,味苦;归肝、脾、胃经。

功效主治:清暑化湿(暑热烦渴)、升发清阳(脾虚泄泻)、凉血止血。

养生方:

荷叶粥:荷叶10g、粳米50g,煮粥,消暑化湿 。

  1. 枇杷叶

性味归经:性微寒,味苦;归肺、胃经。

功效主治:清肺止咳(燥咳、痰黄)、降逆止呕(胃热呕吐)。

养生方:

枇杷叶饮:枇杷叶20g,冰糖煮水,润肺止咳。

枇杷叶南杏汤:配南杏仁,缓解干咳

注意:寒咳及胃寒呕吐者慎用。

  1. 侧柏叶

性味归经:性寒,味苦涩;归肺、肝、脾经。

功效主治:凉血止血(吐血、衄血)、化痰止咳(肺热咳嗽)。

养生方:

侧柏叶煮鸡蛋:侧柏叶15g、鸡蛋煮水,凉血解毒。

注意: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
  1. 紫苏叶

性味归经:性温,味辛;归肺、脾经。

功效主治:

解表散寒:用于风寒感冒(鼻塞流清涕、头痛无汗),常配伍防风、羌活(如苏羌达表汤)。

行气和胃:缓解胃脘胀满、恶心呕吐(妊娠呕吐或暑湿气滞),可配黄连、陈皮或生姜。

解鱼蟹毒:单用煎汤或与生姜同服,治食蟹后腹痛吐泻。

其他:化浊醒脑(口臭)、祛暑湿(夏季头晕)。

养生方:

紫苏叶粥:紫苏叶10g、粳米100g煮粥,解表散寒,适合风寒感冒初期。

紫苏姜枣水:鲜紫苏叶10g、生姜3片、红枣15g煎煮,暖胃散寒,缓解胃胀呕吐。

紫苏叶泡茶:紫苏叶5g沸水冲泡,缓解胸闷气滞。

注意:

阴虚、气虚者慎用。

紫苏叶含挥发油,久存药效降低,建议一年内使用。

  1. 薄荷叶

性味归经:性凉,味辛;归肺、肝经。

功效主治:

疏散风热:风热感冒(发热咽痛、头痛),配桑叶、菊花(如桑菊饮)。

清利头目:缓解目赤肿痛、牙痛,可捣汁外敷或煎汤内服。

利咽透疹:咽喉肿痛、麻疹不透,单用泡水或配牛蒡子。

疏肝行气:肝郁气滞致胸闷胁痛,配伍柴胡、白芍(如逍遥散)。

提神醒脑:夏季泡茶或制成香囊配带,缓解暑热烦闷。

养生方:

薄荷茶:鲜薄荷叶10g沸水冲泡,加冰糖,清热解暑。

薄荷梨粥:薄荷叶3g、梨1个、粳米煮粥,疏风润燥,适合风热咳嗽。

荸荠薄荷饮:鲜薄荷10g、荸荠10g煎汤,利咽化痰。

注意:

体虚多汗者忌用。

不宜久煎,后下入药以保留药效。

  1. 橘叶

性味归经:性平或微温,味苦、辛;归肝经。

功效主治:

疏肝行气:缓解肝郁气滞导致的胸胁胀痛、疝气疼痛,常配伍荔枝核、青皮(如橘核丸)。

化痰散结:治疗乳痈(乳腺炎)、乳房结块,可单用捣汁外敷或配蒲公英、金银花。

止咳消肿:用于肺痈咳嗽、水肿,煎汤内服或捣汁外敷。

辅助调理:现代用于乳腺增生、甲状腺结节等痰核类病症。

养生方:

橘叶茶:鲜橘叶10g(干品6g)沸水冲泡,加蜂蜜调味,疏肝解郁。

橘叶荔枝核汤:橘叶10g、荔枝核5g、青皮5g,煎服缓解乳腺胀痛。

橘叶蜜炙方:橘叶洗净蜜炙后煎水,治咳嗽气喘。

橘叶外敷方:鲜橘叶捣烂调醋,外敷乳房肿块处。

使用注意:

内无气滞或阴虚者慎用。

鲜品需清洗干净,避免农药残留。

久煎易致挥发油流失,建议煎煮时间不超过15分钟。

说到底,中药的智慧就藏在日常里。桑叶疏散风热,荷叶清热解暑,薄荷解表散热,这些功效不是书本上的虚名,而是千百年验证的土方子。下次家里人风热咳嗽,别急着喝止咳糖浆,试试桑叶茶;天热没胃口,煮碗荷叶粥。老祖宗的法子简单实在,用好这些“叶子药”,健康就能少花冤枉钱。

以上叶类中药需根据体质辨证使用。如需长期服用或配伍,建议咨询中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