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砂和胃丸-有一种脾虚叫寒湿困脾,一个中成药,驱散寒和湿
以香砂来命名的中成药有很多,几乎每一个都具备祛湿的功效,当如何选择?
通过观察,我们发现这些中成药在成分上确实有重叠的部分,这感觉就好像有一批特别熟悉的影视演员,客串了许多影视剧,不论换到哪个频道,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。
仔细看重叠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行气、祛湿这两个领域,再仔细看整体上又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,也就是说祛湿确实是它们共同的特点,但祛湿的同时又有各自独到的地方。 比如香砂和胃丸,作为其中一员,它的独到之处体现在哪?
这个药在功能上多了消食化积的作用,主要体现在山楂、麦芽、神曲,这三味药材的加入加速了食物的分解。
我们知道脾胃虚弱是导致湿气产生的根本原因,但是却忽略了一点,脾胃虚弱也会导致积食,因为运化食物是脾胃最本职的工作。
很多时候,其实是先有积食,影响了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,进一步才有的湿气。另外,积食也会转化为湿气。
所以消食化积也是很关键的一环,这几年随着湿气的臭名远扬,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它的危害,以至于我们习惯把更多的精力甚至是全部的精力放到湿气本身,使出浑身解数来对付它,已然忽略了躲在角落里暗自窃喜的积食。只想着祛湿,而没有兼顾消食,这就直接影响到了祛湿的效果。
湿和积早已沆瀣一气,但我们还被蒙在鼓里,浑然不觉,可以通过观察舌头来分辨,舌苔是白腻的,分布于整个舌面,中间厚,看不到舌色,其余部分偏薄一些。针对这种舌象,山楂、麦芽、神曲的加入是很有意义的。
再看剩下的部分,无非是一些行气化湿常用的中药材,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属于重叠的部分,可能会有些出入,但大体是吻合的。
有我们熟悉的木香、砂仁,在以香砂二字命名的中成药里当然是必不可少的,还有陈皮、厚朴、香附、枳实、莱菔子,可以归为气药,起到行气化湿的作用。
苍术燥湿,茯苓利湿,藿香芳香化湿,各自使出看家本领,让湿气找不到藏身之处。
当湿气升级为痰,半夏可以发挥作用,半夏是化痰老将,颇有经验。
党参、白术益气健脾。
最后,我们把完整的组方写下来,方便大家与同系列中成药作对比。
香砂和胃丸:木香、砂仁、山楂、神曲、麦芽、厚朴、枳实、茯苓、白术、广藿香、陈皮、半夏、莱菔子、苍术、香附、党参、甘草。
整体偏温,阴虚、舌红少苔的人不适合。